Promise or setTimeOut
得到一段 JS 代码时,浏览器或者 Node 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传递给 JavaScript 引擎,并且要求它去执行。但是宿主环境当遇到一些事件时,会继续把一段代码传递给 JavaScript 引擎去执行。可能还会提供 API 给 JavaScript 引擎,比如 setTimeout 这样的 API,它会允许 JavaScript 在特定的时机执行。
一个 JavaScript 引擎会常驻于内存中,它等待着我们(宿主)把 JavaScript 代码或者函数传递给它执行。
在 ES5 之后,JavaScript 引入了 Promise,这样不需要浏览器的安排,JavaScript 引擎本身也可以发起任务了(宿主发起的任务称之为:宏任务,JS 引擎发起的任务称之为:微任务)。
相关:【面试】什么是宏观任务? 什么是微观任务? 为什么会有宏观任务和微观任务? JS 代码如何被执行?
宏观和微观任务
JavaScript 引擎等待宿主环境分配宏观任务,在操作系统中,通常等待的行为都是一个事件循环,所以在 Node 术语中,也会把这个部分称为事件循环。
整个循环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反复“等待 - 执行”,实际中还有要判断循环是否结束、宏观任务队列等逻辑。
所以宏观任务的队列就相当于事件循环。
在宏观任务中,JavaScript 的 Promise 还会产生异步代码,JavaScript 必须保证这些异步代码在一个宏观任务中完成,因此,每个宏观任务中又包含了一个微观任务队列:
JavaScript 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单线程,也就是说,同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那么,为什么 JavaScript 不能有多个线程呢 ?这样能提高效率啊。 JavaScript 的单线程,与它的用途有关。作为浏览器脚本语言,JavaScript 的主要用途是与用户互动,以及操作 DOM。这决定了它只能是单线程,否则会带来很复杂的同步问题。比如,假定 JavaScript 同时有两个线程,一个线程在某个 DOM 节点上添加内容,另一个线程删除了这个节点,这时浏览器应该以哪个线程为准? 所以,为了避免复杂性,从一诞生,JavaScript 就是单线程,这已经成了这门语言的核心特征,将来也不会改变。
有了宏观任务和微观任务机制,我们就可以实现 JavaScript 引擎级和宿主级的任务了,例如:Promise 永远在队列尾部添加微观任务。setTimeout 等宿主 API,则会添加宏观任务。
Promise
Promise 是 JavaScript 语言提供的一种标准化的异步管理方式,它的总体思想是,需要进行 io、等待或者其它异步操作的函数,不返回真实结果,而返回一个“承诺”,函数的调用方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等待这个承诺兑现(通过 Promise 的 then 方法的回调)。
基本使用方法:
function sleep(dura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duration);
});
}
sleep(1000).then(() => console.log("finished"));
例 1 Promise 函数内的执行顺序:
var r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a");
resolve(); // 就是调用时的then函数
});
r.then(() => console.log("c"));
console.log("b");
// a b c
Promise 的 resolve 始终是异步操作,所以 c 无法出现在 b 之前。
例 2 setTimeOut 和 Promise 混合:
var r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a");
resolve();
});
setTimeout(() => console.log("d"), 0);
r.then(() => console.log("c"));
console.log("b");
// a b c d
Promise 产生的是 JavaScript 引擎内部的微任务,而 setTimeout 是浏览器 API,它产生宏任务,微任务始终先于宏任务(因为微观服务是包含在宏观服务中)。
例 3 微任务优先于宏任务:
setTimeout(() => console.log("d"), 0);
var r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solve();
});
r.then(() => {
var begin = Date.now();
while (Date.now() - begin < 1000); // 执行一个耗时 1 秒的 Promise
console.log("c1");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solve();
}).then(() => console.log("c2"));
});
// c1 c2 d
设置 1 秒延时,确保任务 c2 是在 d 之后被添加到任务队列,所以可以得出微任务优先的结论。
分析异步执行的顺序:
- 首先我们分析有多少个宏任务;
- 在每个宏任务中,分析有多少个微任务;
- 根据调用次序,确定宏任务中的微任务执行次序;
- 根据宏任务的触发规则和调用次序,确定宏任务的执行次序;
- 确定整个顺序。
例 4 复杂的顺序问题
function sleep(dura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b");
setTimeout(resolve, duration);
});
}
console.log("a");
sleep(5000).then(() => console.log("c"));
// a b c
利用 Promise 把 setTimeout 封装成可以用于异步的函数,setTimeout 把整个代码分割成了 2 个宏观任务:
- 第一个宏观任务中,包含了先后同步执行的 console.log(“a”); 和 console.log(“b”);
- setTimeout 后,第二个宏观任务执行调用了 resolve,然后 then 中的代码异步得到执行,所以调用了 console.log(“c”);
新特性:async/await
它提供了用 for、if 等代码结构来编写异步的方式。它的运行时基础是 Promise。
async 函数必定返回 Promise,我们把所有返回 Promise 的函数都可以认为是异步函数。
async 函数是一种特殊语法,特征是在 function 关键字之前加上 async 关键字,这样,就定义了一个 async 函数,我们可以在其中使用 await 来等待一个 Promise。
function sleep(dura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console.log("c");
setTimeout(resolve, duration);
});
}
async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a");
await sleep(2000); // await 会等待一个Promise后继续执行
console.log("b");
}
foo();
// a
// c
// after 2s
// b
async 函数可以嵌套,我们在定义了一批原子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async 函数组合出新的 async 函数。
function sleep(dura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duration);
});
}
async function foo(name) {
await sleep(2000);
console.log(name);
}
async function foo2() {
await foo("a");
await foo("b");
}
foo2();
// after 2s
// a
// after 2s
// b
foo2 用 await 调用了两次异步函数 foo。
结语
我们把宿主发起的任务称为宏观任务,把 JavaScript 引擎发起的任务称为微观任务。许多的微观任务的队列组成了宏观任务。
练习
实现一个红绿灯,把一个圆形 div 按照绿色 3 秒,黄色 1 秒,红色 2 秒循环改变背景色。
function sleep(duratio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duration);
});
}
function changeColor(color) {
console.log(color);
}
async function func() {
changeColor("green");
await sleep(3000);
changeColor("yellow");
await sleep(1000);
changeColor("red");
await sleep(2000);
}
let color = "green";
async function main() {
// 实现一个循环执行后执行
while (true) {
await func();
}
}
main();
闭包 & 执行上下文
JavaScript 执行中最粗粒度的任务:传给引擎执行的代码段。
闭包(closure)
闭包其实只是一个绑定了执行环境的函数,它携带了执行的环境。
根据古典定义,闭包组成部分:
- 环境部分环境:
- 函数的词法环境(执行上下文的一部分)
- 标识符列表:函数中用到的未声明的
- 变量表达式部分:函数体
所以 JavaScript 中的函数完全符合闭包的定义。它的环境部分是函数词法环境部分组成,它的标识符列表是函数中用到的未声明变量,它的表达式部分就是函数体。
JavaScript 中跟闭包对应的概念就是“函数”,而非作用域。
从广泛的角度说,普通函数就属于闭包,但这对于我们真正理解闭包毫无意义。真正的闭包应该是即使函数是在当前词法作用域之外执行,仍访问到函数内部属性:
function foo() {
var a = 1;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a);
}
return bar;
}
var baz = foo();
baz(); // 1
执行上下文:执行的基础设施
JavaScript 函数的主要复杂性来自于它携带的“环境部分”,JavaScript 标准把一段代码(包括函数),执行所需的所有信息定义为:“执行上下文”。
执行上下文在 ES3 中,包含三个部分:
- scope:作用域,也常常被叫做作用域链。
- variable object:变量对象,用于存储变量的对象。
- this value:this 值。
在 ES5 中,我们改进了命名方式,把执行上下文最初的三个部分改为下面这个样子:
- lexical environment:词法环境,当获取变量时使用。
- variable environment:变量环境,当声明变量时使用。
- this value:this 值。
在 ES2018 中(推荐),执行上下文又变成了这个样子,this 值被归入 lexical environment:
- lexical environment:词法环境,当获取变量或者 this 值时使用。
- variable environment:变量环境,当声明变量时使用。
- code evaluation state:用于恢复代码执行位置。
- Function:执行的任务是函数时使用,表示正在被执行的函数。
- ScriptOrModule:执行的任务是脚本或者模块时使用,表示正在被执行的代码。
- Realm:使用的基础库和内置对象实例。
- Generator:仅生成器上下文有这个属性,表示当前生成器。
var 声明与赋值
var b = 1;
var 声明作用于函数执行的作用域,也就是说,var 会穿透 for 、if 等语句。
在还没有 let 的时候—立即执行的函数表达式(立即执行函数,IIFE),通过创建一个函数,并且立即执行,来构造一个新的域,从而控制 var 的范围。
例 1
(function () {
var a;
//code
})();
(function () {
var a;
//code
})();
// 使用void关键字,代替立即执行函数包在外边的括号
// 可以避免前一行代码不带分号而带来的问题
void (function () {
var a;
//code
})();
例 2,有时候 var 的特性会导致声明的变量和被赋值的变量是两个 b:
var b;
void (function () {
var env = { b: 1 };
b = 2;
console.log("In function b:", b);
with (env) {
var b = 3;
console.log("In with b:", b);
}
})();
console.log("Global b:", b);
// In function b:2
// In with b:3
// Global b:undefined
在 Global function with 三个环境中,b 的值都不一样,而在 function 环境中,并没有出现 var b,这说明 with 内的 var b 作用到了 function 这个环境当中(with 内的 var b 得到了变量提升),所以并未改变 Global 环境内的 b。
所以 with 内的 b 对 Function 和 With 两个域都起了作用,所以不推荐使用 with。
let
ES6 开始引入的新的变量声明模式,在 let 出现之前,JavaScript 的 if for 等语句皆不产生作用域。
会产生 let 使用的作用域:
- for;
- if;
- switch;
- try/catch/finally。
Realm
在实际的前端开发中,通过 iframe 等方式创建多 window 环境并非罕见的操作,所以,这才促成了新概念 Realm 的引入。
Realm 中包含一组完整的内置对象,而且是复制关系,顶层对象的复制关系,原型是互不干涉的。
在浏览器环境中获取来自两个 Realm 的对象,它们跟本土的 Object 做 instanceOf 时会产生差异:
var ifr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iframe");
document.documentElement.appendChild(iframe);
iframe.src = "javascript:var b = {};";
var b1 = iframe.contentWindow.b;
var b2 = {};
console.log(typeof b1, typeof b2); //object object
console.log(b1 instanceof Object, b2 instanceof Object); //false true
由于 b1、 b2 由同样的代码“ {} ”在不同的 Realm 中执行,所以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
函数
上述我们了解了执行上下文是什么(JavaScript 标准把一段代码(包括函数),执行所需的所有信息定义为:“执行上下文”。),也知道了任何语句的执行都会依赖特定的上下文。
切换上下文最主要的场景是函数调用。
类型:
- 普通函数:function 关键字定义的函数,
function foo(){}
; - 箭头函数:=>运算符定义的函数,
const foo = () => {}
; - 方法:在 class 内定义的函数,
class C { foo() {} }
; - 生成器函数:用 function 定义的函数,`function foo(){}`;
- 类:用 class 定义的类,实际上也是函数,
class Foo { constructor() {} }
; - 异步函数:普通函数、箭头函数和生成器函数加上 async 关键字,
async function foo(){
// code
}
const foo = async () => {
// code
}
async function foo*(){
// code
}
对普通变量而言,这些函数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遵循了“继承定义时环境”的规则,它们的一个行为差异在于 this 关键字。
this 关键字的行为
this 是执行上下文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一个函数调用方式不同,得到的 this 值也不同(this 是运行时,作用域是定义时)。
例 1
function showThis() {
console.log(this);
}
const showThis2 = () => {
console.log(this);
};
var o = {
showThis: showThis,
showThis2: showThis2,
};
showThis(); // global
o.showThis(); // o
o.showThis2(); // global
1、
普通函数的 this 值由“调用它所使用的引用”决定(谁调用,指向谁)。
我们获取函数的表达式,它实际上返回的并非函数本身,而是一个 Reference 类型。
Reference 类型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对象和一个属性值。不难理解o.showThis
产生的 Reference 类型,即由对象 o 和属性“showThis”构成。
当做一些算术运算(或者其他运算时),Reference 类型会被解引用,即获取真正的值(被引用的内容)来参与运算,而类似函数调用、delete 等操作,都需要用到 Reference 类型中的对象。
Reference 类型中的对象被当作 this 值,传入了执行函数时的上下文当中。所以对 this 的解释就是:调用函数时使用的引用,决定了函数执行时刻的 this 值。
从运行时的角度来看,this 跟面向对象毫无关联,它是与函数调用时使用的表达式相关。
2、
箭头函数实际上是 lambda 表达式,它的返回值是一个函数, 它不是一个语句,所以它产生的函数实际上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声明出来的 当然,我们在声明函数的时候也是有计算过程的,不过如果我们使用 function 来声明闭包,那么它的 this 其实是由 this 的绑定规则所决定的 但是如果我们使用 lambda 表达式来计算一个函数,那么它的 this 就取决于 lambda 表达式被计算时的运行环境。
箭头函数的 this 值不会指向外部对象, 其根源是箭头函数不会产生新的执行上下文,因此其 this 值将与外层函数保持一致,如果没有外层函数,则为 global。
箭头函数的 this 指向简单来说取决包裹箭头函数的第一个普通函数的 this
。
例 2
class C {
showThis() {
console.log(this);
}
}
var o = new C();
var showThis = o.showThis;
showThis(); // undefined
o.showThis(); // o
所以生成器函数、异步生成器函数和异步普通函数跟普通函数行为是一致的,异步箭头函数与箭头函数行为是一致的。
this 关键字的机制
函数能够引用定义时的变量,如上文分析,函数也能记住定义时的 this,因此,函数内部必定有一个机制来保存这些信息。在 JavaScript 标准中,为函数规定了用来保存定义时上下文的私有属性[[Environment]]。
当一个函数执行时,会创建一条新的执行环境记录,记录的外层词法环境(outer lexical environment)会被设置成函数的[[Environment]](也就是函数执行时会使用函数定义时的变量(在 [[Environment]] 中)。 如果这个变量不存在,则向外层查找,外层指向哪里仍然取决于函数定义之时,如果定义时外部有函数则指向外部函数,没有函数则指向 global。 函数执行之时,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被调用(全局 or 嵌套函数),变量都会依照定义时的环境被查找出来。也就是说,定义时的代码结构决定了函数的“变量查找规则”,即“作用域链”)。
即切换上下文:
var a = 1;
foo();
// 在别处(外部文件等)定义了foo:
var b = 2;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b); // 2
console.log(a); // error
}
这里的 foo 能够访问 b(定义时词法环境),却不能访问 a(执行时的词法环境),这就是执行上下文的切换机制了。
JavaScript 用一个栈来管理执行上下文,这个栈中的每一项又包含一个链表。
当函数调用时,会入栈一个新的执行上下文,函数调用结束时,执行上下文被出栈。
而 this 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机制,JavaScript 标准定义了 [[thisMode]] 私有属性。[[thisMode]] 私有属性有三个取值:
- lexical:表示从上下文中找 this,这对应了箭头函数。
- global:表示当 this 为 undefined 时,取全局对象,对应了普通函数。
- strict:当严格模式时使用,this 严格按照调用时传入的值,可能为 null 或者 undefined。
showThis(); // Reference中的对象是global
(false || showThis)(); // Reference由于运算而被解引用,
// 然后触发this机制[[thisMode]]私有属性的global取值
方法的行为跟普通函数有差异,恰恰是因为 class 设计成了默认按 strict 模式执行。
"use strict";
function showThis() {
console.log(this);
}
var o = {
showThis: showThis,
};
showThis(); // undefined,在非严格模式则是global
o.showThis(); // o
函数创建新的执行上下文中的词法环境记录时,会根据[[thisMode]]来标记新记录的[[ThisBindingStatus]]私有属性。
代码执行遇到 this 时,会逐层检查当前词法环境记录中的[[ThisBindingStatus]],当找到有 this 的环境记录时获取 this 的值。
所以嵌套的箭头函数中的代码都指向外层 this:
var o = {};
o.foo =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this);
return () => {
console.log(this);
return () => console.log(this);
};
};
o.foo()()(); // o, o, o
操作 this 的内置函数(call, bind, apply)
call 和 apply 可以指定函数调用时传入的 this,call 和 apply 作用是一样的,只是传参方式有区别,call 参数是对象+字符串;apply 参数是对象+数组。
var o = { a: 1 };
function foo(a, b, c) {
console.log(this);
console.log(a, b, c);
}
foo.call({}, 1, 2, 3); // {} 1 2 3
foo.apply(o, [1, 2, 3]); // {a: 1} 1 2 3
Function.prototype.bind 它可以生成一个绑定过的函数,这个函数的 this 值固定了参数,不是操作在原函数上而是重新生成了一个新函数:
function foo(a, b, c) {
console.log(this);
console.log(a, b, c);
}
foo.bind({}, 1, 2, 3)(); // {} 1 2 3
PS:call、bind 和 apply 用于不接受 this 的函数类型(如箭头、class)都不会报错,但是它们无法实现改变 this ,不过可以实现传参。